當前位置:首頁 >> 編輯寄語 >> 文化的意義
                                              文化的意義
                                              作者:李虹  發布時間:2010/12/17 15:40:36  瀏覽量:
                                                文化是一個內涵無比深邃,外延無限廣闊的概念,有許多專家為其做過定義,古今中外大概有幾百種。作為一個非常復雜的現象,文化的概念可從不同層次不同視角作出多種多樣的概括,見仁見智實屬正常。
                                                文化是什么?文化的意義在哪里?
                                                文化是對人類的物質與精神需要的滿足,是對人類的生活質量的提高,是民族人心的寄托與凝聚,是心智與人性的拓展、積累、結晶與升華,是對真理的接近與擁抱,是人生的魅力,生活的多彩,是歷史的莊嚴與世界的光明與溫暖的源泉。王蒙先生的解釋溫情而溫暖,明媚又明白。
                                                20世紀80年代,未來學家托夫勒曾預言:“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文化比任何時候更重要的時期!闭驗槲幕闹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發展最終應以文化概念來定義,文化的繁榮是發展的最高目標!蔽幕钌钊坭T在民族的血脈之中,始終是民族生存發展和國家繁榮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最大的特質,就是具有極強的滲透性、持久性,像空氣一樣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體現在個人發自內心的認同甚或無意識的親近,深刻影響著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現實,深刻作用于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產生活。
                                                恩格斯說過:“文化上的每一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比藗冃枰ㄟ^文化來啟蒙心智、認識社會、獲得思想上的權益,也需要通過文化愉悅身心、陶冶性情、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依歸。如果沒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實和豐盈,就不能說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
                                                二戰以后,德國著名哲學家赫塞找到他的學生翁澤爾德,說德國戰敗了,經濟和軍事一時難以與美國抗衡,德國的天空一片陰霾,德國人的心死了,你最好去做文化工作,做雜志或者做出版,來重新喚起德國人的精神,保持德國的大國地位。翁澤爾德1952年到了蘇爾坎普出版社,他在出版社規劃了兩套開放性叢書,其中最著名的一套是“彩虹系列”。他提出這套開放叢書要像天空中畫出一道彩虹一樣,掃除戰后德國彌漫的陰霾,使德意志精神、歐洲文化在受到美國文化沖擊的情況下,繼續領先于世界,用全世界的文化精品特別是歐洲的文化精品,來引領德國和歐洲前進的方向。這套叢書做了2000多種,另一套叢書也出了千余種。翁澤爾德對他的出版規劃一做就是50多年,一直到2002年去世。他去世時,德國總統和歐洲很多政要、學者參加了他的葬禮,為這位規模并不算大的出版社社長送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這個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這片曾經沐浴古典音樂的浸潤滋養,散發著古典哲學的理性光芒土地,二戰后的幾十年,憑借的不再是鐵與血,在和平的環境中,德國人再次創造了經濟奇跡,成為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應該說,在德國“大國崛起”的道路上,文化的作用功不可沒。
                                                在俄語中“中國”這個詞讀“皮大衣”(音)!捌ご笠隆币鉃椤捌醯ぁ。契丹曾經是宋、元、金、遼那段歷史時期非常強大的民族,遼國就是契丹人建立的國家,橫亙在黃河流域和俄羅斯民族的中間。囿于當時的歷史局限,俄羅斯民族看到的“中國”首先是契丹,還無法掃描到契丹以南那個更為遼闊的中國,于是,中國就成了他們眼中的“皮大衣”了。但是,契丹族卻在今天缺席了!為什么歷史上那個曾經強盛,文化那么發達且有自己獨立文字的民族會消失在歷史的深處,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契丹民族消亡了,清華大學彭林教授的研究認為,是契丹人親手把自己消亡掉了。契丹人在與周邊民族相處的時候,沒有注意保存自己民族固有的文化,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本民族內部彼此認同的文化就如同陽光下的冰,慢慢消融了,消融得無聲無息。契丹民族就是在這樣一種羨慕外來文化而流失自身的本位文化的過程中自我消亡的。難怪古人有“欲滅一國必先滅其文化”的警示。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像契丹這樣的民族并非絕無僅有。他們的前車之鑒告訴我們,文化是民族的根,文化什么時候都不能丟。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王國、古印度王國、古巴比倫王國都消失了,唯一一個五千年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來沒有中斷過的文明,就是中華文明。為什么中華文明能綿延不絕,歷久彌新?一是我們包容性很強并與時俱進的文化幫助了我們。另一方面,應該感謝歷朝歷代我們民族文化的捍衛者們,正是他們以崇高的、恒久的、無價的文化追求,為中華民族留下了《道德經》、《論語》、《詩經》、《離騷》、《史記》、《紅樓夢》等文化瑰寶,這是中華民族的大幸。正是由于這些先賢宿圣們在文化上做出的如此顯赫的業績和重大貢獻,我們才會擁有如此燦爛的文明和精神家園。否則,我們的民族就會因為失去文化的滋養而變得形容枯槁、精神萎靡。不能設想,如果沒有四書五經,沒有《史記》、《資治通鑒》、《紅樓夢》,沒有孔子、屈原、李白、杜甫、關漢卿、曹雪芹、魯迅,中華民族還是中華民族嗎?中國人又該到哪里去尋找自己的靈魂?我們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坐標又在何處?
                                                隨著經濟的全球一體化,文化的趨同越來越突出,富國強國的文化正在主宰著這個本來文化多樣化的世界,而發展中國家和弱勢民族正在失去文化的話語權,每天都有許多原先可以賦予本民族生活意義、維系本民族族群記憶,保持本民族身份認同的本土文化被擠壓成碎片,散落甚至消失。只有在這樣的全球視角、歷史視角下,才能深刻理解當代有識之士反復述說的文化鄉愁、文化焦慮并不是危言聳聽或無病呻吟,而是關系如何滋養民族生命力、激發民族創造力、鑄造民族凝聚力,建設好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的重大問題!拔幕吔纭、“文化版圖”、“文化主權”等命題的提出與研究,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作者單位:
                                              文章來源:《烏蒙論壇》2010年第6期 總第87期
                                              亚洲校园春色另类激情_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流畅_9点的黄瓜视频教程_国产高跟丝袜456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