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總第156期 目錄
                                              翰林詩人路璜尋蹤
                                              作者:翟顯長 瀏覽量:
                                                路璜(1812—1889),號漁濱(也寫作“賓”),翰林院庶吉士路孟逵次子,出生在貴州畢節德溝“亦輞川莊”。路璜是道光壬辰(1832年)科舉人,甲辰(1844年)大挑二等;乙巳(1815年)恩科進士二甲29名,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是德溝路氏家族歷史上第二位翰林。路孟逵、路璜、路朝霖祖孫三代三翰林,是畢節科舉乃至貴州科舉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路璜一生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個朝代,在河南為官三十余年,歷任舞陽、武陟縣知縣,署淮寧、鄢陵、祥符、商城、郾城、輝縣、安陽縣知縣、信陽州知州等職,尤其任洛陽知縣時間最長,以軍功賞戴花翎,候補直隸州特用知府。咸豐丁巳(1857年)、同治丁卯(1867年)、光緒乙亥(1875年)和丙子(1876年)科河南鄉試同考官(副主考)。誥授朝議大夫、誥封奉政大夫、翰林院庶吉士加四級、誥贈中議大夫候選道加一級。
                                                1924年,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五任總統徐世昌從二姑父路朝霖處得讀路璜遺稿,將其《春日偕同人登德溝文昌閣》《明月庵》《致祭中岳禮成恭紀》《澗水》《白沙砦外偕汪濟川觀水磨》《伊闕懷古》《重游蔬香小圃贈夢廬》7首詩作錄入又名《清詩匯》的《晚晴簃詩匯》。1925年,徐世昌從路璜遺稿中選出287首重輯為《黔靈山樵詩鈔》四卷,正式付梓并親筆題名作序。

                                                  1.兄弟進士尊師重教

                                                “廿四詩成興未闌,韶華彈指酒杯寬。生成莫報君親德,第一涅槃入世難!甭疯鳌陡信f述懷》組詩24首七言絕句(收入《黔靈山樵詩鈔》卷三),從其部分詩句自注中我們可以整理出其大半生梗概:
                                                12歲前體弱多病“屢瀕于!,賴祖母、母親辛勤撫育,方能結實健壯:“余生值殘臘嚴寒,墮地無聲。祖太恭人仿俗法,使人據門限急呼,始蘇而啼。亦初生一大難也”;“余襁褓多疾病,屢瀕于危。賴先恭人撫育過慈,淚常不干,十二后始漸結壯!4歲經洞庭湖到山西榆次,7歲在父親官署書齋發蒙,云南石屏許魚泉曾任路璋、路璜兄弟塾師:“四齡時,隨先恭人奉祖慈太恭人迎養赴山右。過洞庭值盛漲,風狂浪涌,舟人皆顛越不自持,余終日嬉戲如!;“余七齡,先大夫延達周公為余啟蒙。畏讀,延臥不起。賴先恭人百端勉喻,始從師授經”;“書齋在署西偏,綠槐蔭窗,花香滿屋。每晨鼓,蓮兄即呼余起,相繼隨讀”;“先中憲延許魚泉學士師督課余弟兄、叔侄于署中。師固滇南石屏人也!甭访襄邮莻宦囊如洗的清官,因目疾辭官,護送母親和岳父的簡陋棺材回鄉安葬后便督耕課讀,到1832年路璜中舉人時父親已歸隱田園整整十年:“先中憲官榆邑,政聲卓著,已膺首薦。因病目辭官,旋奉諱七年;论E兩袖清風,歸時全家共載一車,行囊蕭然”;“先中憲扶祖太恭人及外祖李公兩槥,挈余兄弟由蜀旋里。炎天奇險,跋涉長途,自夏徂秋,始抵家園”;“所居里名德溝”,“宅東書齋,舊名‘洗心齋’,先叔祖咨亭公讀書講學地也。先中憲歸里后,重加修葺,延師(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貢、候補州學正、詩人熊攀龍等)督課余輩于齋中。水石清幽,花木森秀,最足怡人神智”;“先中憲解組家居,日惟課子督耕,足不履城市。余壬辰領薦,計歸田甫十年耳!”
                                                1835年,哥哥路璋考取了舉人。1836年,路璋“聯捷成進士”。路璜會試落第,回鄉侍奉臥病在床的母親。1838年,路璋擔任戶部主事,路璜送嫂入京,日子雖然艱難困窘,但家人團聚其樂融融:“戊戌歲,蓮兄官農部,余奉嫂氏入都。貧,幾不舉火,而一家團聚,怡如也!甭疯坝嬒群罅舳颊呤辍,寓居恩師許魚泉住宅,得多位良師益友指導教授,在文字學和詩古文詞、經濟性命之學方面“獲益良多”,終于也在1845年考取了進士:“乙巳會試榜發,中式。計壬辰迄今,凡閱十四年春秋矣。予屢次入都,皆寓魚泉學士師宅,飲食教誨,無微不周,于字學尤時加策勵。又蒙陳鐵橋宮詹、劉宜庵宗丞兩師誘掖指授,復交鐵庵、滌樓、仲仙諸君,于經濟性命之學及詩古文詞,尤資探討,獲益良多!苯酉聛,謝恩覲見,即用知縣,任職途中驚聞慈母逝世噩耗,五內俱裂:“乙巳端午日引見,蒙恩以知縣即用。前二日,曾趨侍太和殿謝恩,曉日曈昽,千官闕下,始信唐人早朝詩不虛也。予家自高祖以來,凡四任外吏,先大夫亦即用山右”;“乙巳夏,捧檄出都。過涿州橋,見一騎南來,乃黔省摺弁也。私信家書定報平安矣。甫抵方順橋,遽問慈變,五衷迸裂!”這一年的秋天,路璋、路璜兄弟買舟南下,穿越七個省,歷時九個多月,終于能夠回鄉守制——“丁母憂”:“是秋,偕蓮兄眷屬由運河買舟南下。鐵甕秋高,金山浪涌,秣陵風雪,洞庭煙波,觸景傷懷,不自知其境為情移也。歷七省,閱九月,始歸里!
                                                “七十椿庭天性篤,攜筇踏雪上高峰!1846年冬天,70歲的路孟逵拄著竹杖冒著嚴寒,踏雪登上畢節城北何官屯黑石坪安葬妻子靈柩:“丙午冬,卜葬先恭人于城北黑石坪。厝日值大雪,先大夫猶扶杖沖寒,親視宅兆。蓋醇厚性生,不因有子諉卸也!比攴䥺势跐M,老父親便催促兩個兒子北上為官,自己也隨行就養:“戊申秋服闋,庭訓敦促出山。是春,偕家兄奉板輿北上”;“蓮兄請咨入都供職,吾亦赴汴省需次,均買舟洞庭。七旬嚴親,兩家眷屬,至足樂也!1849年,路璜出任舞陽知縣,全縣士民為路孟逵老太爺慶壽:“己酉三月抵汴,五月題補舞陽。迎養先大夫于署。是秋,舞彩承歡,通省寅僚制屏公祝,舞邑士民亦躋堂介壽焉!眱赡旰,72歲的路孟逵病逝于路璜河南官舍,歸葬畢節德溝。
                                                路璋、路璜兄弟進士早年都曾求學于畢節松山書院,成為陳庚先生的得意門生。關于陳庚,《貴州文藝名家大辭典》內有以下簡介:“庚生于乾隆乙卯年(1795)六月,卒于咸 豐三年(1853)十月,年五十八歲。少聰慧,美風姿,雖家境清寒而讀書刻勵,為叔祖玉芳公所鐘愛,親授經史六藝,常與表親秦相臺、路孟逵相互砥礪。及長,工詩書,善屬文,曉六法,明醫術,諳悉古今掌故……終生以授徒為業,嘗掌松山書院。公誨人先品行后文藝,士類多所裁成,門人路璋、路璜……劉曧(也作“晸”)昌(后為京官、御史、軍機章京,南韶連道臺兼韶關知府)、周婉如(女詩人,被譽為“不櫛進士”,40歲不幸早逝)、黃梅溪(大方人,周婉如丈夫,后任廣東藩庫廳丞、布政使司理問)、徐春熙(大方六龍“明通進士”,曾參與“公車上書”)等皆蜚聲文壇……道光甲辰(1844年),與長子(陳)薰同舉于鄉。(御史許)乃普以‘橋梓齊名’匾額賜之,士林傳為佳話。咸豐三年,偕子薰赴京會試,為奸人所害,十月卒于北京貴州西館,殯于老君地上。著有《萃元堂課藝》《覺來笑史》《西垣詩鈔》及其余文章傳世!逼洹队X來笑史》被譽為貴州歷史上明清以來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1845年農歷2月初一,路璜曾為《覺來笑史》作跋:
                                                覺來齋《笑史》付梓既竣,不能不跋尾以識心佩,亦欲揭先生之心以念世也。竊思:學者立說必有其意,而得其意于言,不若證之于行為最著;窺其意于簡策,又不若領其意于面命為最真。故讀書而僅嘆其奇驚其博,抑末矣。
                                                璜侍先生有年,講經課藝之余,屢勸以去偽黜浮,敦尚實行,誠不欲吾輩以記誦詞章、獵取功名已也。然而覺世之深心,嘗以及門為隘,往往于鄉閭市井間,時述古訓以相勸懲。卒之,言者勤而聽者倦,率以老生常談置之。始悟人情厭故喜新,玩常矜奇,所在皆然。故謀易藥石之口而談笑出之,雖未必為天下盡有之事,而為天下必有之情,不可無之理,實足以啟聾振聵,迷津中奇創之一航也。于此嘆是書之征事為尤難,而先生之用心為倍苦矣!
                                                至于文詞之浩瀚,理趣之淵微,具詳于云庵、雉門兩夫子贊中,璜不敢贅。不然,以璜之渺見,妄測先生如觀滄海、仰岱華,略見其大而未知其大之所極,略睹其高而未悉其高之所至,溯洄仰止,終身未由,而欲漫以是為先生引重也,不已僭哉?不已謬哉?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仲春月朔日。受業路璜謹識于司農部署。
                                                一個優秀學生對老師的深刻理解、由衷感激和無盡景仰,躍然紙上!

                                                  2.南北世家姻親世誼

                                                畢節德溝路氏祖籍江蘇宜興,后遷山東歷城,洪武十四年(1381)“調北征南”時進入貴州,其始祖為三兄弟中的老二路自邇。據同治年間舉人路瑄《路氏本支世系》描述:“始祖自邇公,昆季三人。長諱自牧游學四川永寧府,季諱自北任云南曲靖府指揮,各占籍焉。自邇公其仲也……卜居于邑(畢節)之西里撒拉溪!笨滴醵荒辏1682)考取歲貢生的路瀛洲(1659—1729),因在城內永興橋岳父家學館長期任教,便從撒拉溪橋坡遷居畢邑南里袁伍德溝王家寨內。路瀛洲“授徒為業,門人濟濟,莫不稱焉。常以詩書道德傳家,子孫科甲綿綿為邑之冠!甭峰揲L子路元升雍正四年(1762)高中“解元”——全省舉人第一名,乾隆元年(1736)以三甲第171名考取進士,官授福建上杭知縣。到路璋、路璜兄弟進士時,德溝路家已經是五代書香、四代仕宦、三代詩人,是畢節乃至貴州當之無愧的文化世家文學世家:“路氏自元升起以科甲起家,代不曠僚,為邑望族,自邵至孟逵三世均有詩集,璜任洛陽時輯而梓之!保ü饩w五年版《畢節縣志·卷六上·仕宦》)。
                                                河南衛輝徐家祖籍浙江鄞縣繞虎橋村,堪稱科舉官商世家。徐世昌的曾祖、祖父都曾在天津為鹽商,故又落籍為天津人。道光年間,徐世昌高祖徐誠曾任河南南陽知縣,寄居在衛輝,卒后沒來得及回天津,便葬于衛輝。徐世昌祖父徐思穆又長年任職于河南,于是徐家就在衛輝安家。按照根據徐世昌日記編撰的《水竹村人年譜》卷一相關表述,道光二年壬午(1822)科,徐世昌先祖有三人中舉:兩人考中文舉人,一人考中武舉人。有人曾送賀匾“祥開三鳳”。光緒八年(1882),徐世昌、徐友梅兄弟同科“同榜”中舉——哥哥全省第154名,其弟全省第75名,一時盛傳為“科名之佳話”“國家之祥瑞”。十二月初八,其母劉氏(桐城派古文大家劉大櫆第五世孫女)50歲正壽,承觴稱祝,親友致送屏幛者甚眾,其中就有袁世凱所贈路璜幛書“雙桂承歡”。懸掛了整整60年的“祥開三鳳”賀匾,與路璜所書“雙桂承歡”賀幛,剛好前后輝映、珠聯璧合:“光緒八年壬午科,公與胞弟友梅公同榜登第,太夫人正壽,漁賓先生所以致‘雙桂承歡’之!;“太夫人昔年曾夢階前有兩桂樹,蕃盛,花開甚茂密,此其驗也!保ā端翊迦四曜V》卷一)
                                                徐世昌的祖父徐思穆(?—1865),字筆珊、質夫,原任河南中河通判、歷署衛糧、商虞通判,候補直隸州知州,補用知府,河防出力,賞戴花翎,誥授朝議大夫,敕授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1863年農歷3月上旬某日曾為傅壽彤著五卷本《孔庭學裔》題詞:“同治二年三月上浣津門徐思穆署于汴”。按徐世昌序文中敘述,道光、咸豐年間,其祖父與路璜一同在河南開封做官,是道誼之交。在路璜的《黔靈山樵詩抄》中,有《題徐筆珊太守<九九消寒圖>遺墨》五律2首可以佐證彼此交誼:

                                                 欲遣寒消九,梅花簟染中。
                                                 天心資漏洩,椽筆寫玲瓏。
                                                 人已隨流水,圖補造化工。
                                                 年年覘運轉,尺幅贊元工。

                                                 有女嫻家訓,披圖悵若翁。
                                                 如何傷物化,不與此梅同。
                                                 消息天難問,盈虛畫可通。
                                                 丹青能壽世,珍重倩紗籠。
                                                第一首表達對徐思穆其人其作的由衷贊賞:身為太守,生前卻畫梅驅寒,以如椽大筆寫玲瓏之景,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堪稱天資穎悟筆補造化。第二首詩中那個“嫻家訓”、“披圖悵若翁”的女子,應該就是路璜的兒媳婦、路朝霖的妻子、徐思穆的次女、徐世昌的“次姑”——嫁到路家,思念亡父,對著其遺作《九九消寒圖》悵惘低回……公公為媳婦題寫故人墨跡,希望她能從父親所畫梅花里得到慰藉,好好珍惜自己!在路璜的詩集中,也有寫寄徐世昌的七古《曉登鳳翅關之絕頂望黃河,柬徐菊人上舍》,結尾八句表達由衷希望:意欲掙脫世俗名利之網,如“云中鶴”如“天外鶚”自由奔放,像杜甫一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要像孔子一樣“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勉勵“上舍”(此處指優秀學子)徐世昌不斷提升自己學習圣賢之“道”的造詣,有博大的視野和廣闊的胸襟:

                                                 翩躚欲化云中鶴,騰踔忽驚天外鶚。
                                                 勞生苦為世網牽,名利驅人如束縛。
                                                 學道茍不造極巔,斷港絕潢費鉆研。
                                                 泰山東海小天下,會放胸懷瞰大千。

                                                與路璜詩集序中“先祖以次姑妻先生之子訪巖觀察”這一句相呼應的,還有《水竹村人年譜》卷一相關敘述:“(徐思穆)女四人:長、三未適人卒,次適畢節路氏,皆陳太夫人出;四于太宜人出……”“二姑于歸貴州畢節官洛陽知縣路漁賓先生之長子朝霖”。咸豐八年(1857)二姑出嫁時,徐世昌年僅4歲,二姑父路朝霖也才15歲。
                                                在徐思穆逝世前,徐家還發生過一次“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慘劇——徐世昌父親徐嘉賢(1836—1861),字少珊,以國學生候選主簿,尚未做官便在于咸豐辛酉年25歲時英年早逝,這一年徐世昌只有7歲。父親、祖父去世后,徐家家道中落,徐世昌兄弟倆相依為命,母親劉氏居孀守節,含辛茹苦,延聘私塾名師對兩個兒子嚴格教育。危難時刻,作為徐家姻親的路璜,在經濟上雪中送炭長期接濟,徐世昌對此感激涕零:光緒十五年(1889)農歷十一月,徐世昌“得姑丈路訪巖觀察之尊公漁賓太守訃”,曾在日記中高度評價路璜的官品與人品,為其逝世慨嘆不已:“漁賓公歷任河南知縣三十年,卓著循聲,以知府用。余家中落之際,承其接濟,歷久無間。而又喜振拔寒微,誘掖后進,近今不可多見。老成凋謝,良可慨也!毙焓啦龔16歲開始贍養家庭,一邊授課、做幕賓、辦信牘、兼會計,一邊讀書、作文,為科舉考試做準備。
                                                路璜、路朝霖父子翰林,都曾經是徐世昌的詩文導師。從寒門士子到朝廷大員,徐世昌也曾受路璜父子教誨、獎掖、提拔。光緒元年(1875),20歲的徐世昌曾到路璜府里當幕賓,而路璜、路朝霖父子,都曾指導過徐世昌的詩文寫作!端翊迦四曜V》卷一對此也有清晰表述:“(世昌)秋回汴梁省城,適公太姻丈洛陽縣知縣路漁賓先生充河南鄉試同考官司。出闈,邀入縣幕,偕行至洛陽。姑母訪巖公夫人尚健在,相見甚歡。為料理署中諸務,即自課詩文,漁賓、訪巖二公為批改指示!惫饩w三年(1877),“春,漁賓先生因事進省。夏,調署安陽縣事,仍為辦文牘諸務”。次年,“正月,訪巖姑丈命由安陽至北京,為表弟誦丞(路朝霖長子路承熙號)定婚”;“二月,偕仲青(路璜婿、路朝霖妹夫袁照藜字“仲青”)君回安陽時,漁賓先生因撤任進省屬,稍事摒擋又即至省”;“五月,漁賓公又邀回省”。在此期間,他還為路璜侄兒等充當導游,遍覽洛陽名勝:“館洛陽,偕漁賓先生之侄路硯詹(路朝藩號)及兩表弟(路朝霖子路承熙、路承鋆),游龍門(位于今洛陽市南10公里處,古稱伊闕,隋煬帝都洛陽,因伊闕正對皇宮正大門,故而改稱“龍門”)、香山(位于今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因盛產香葛而得名)諸勝,謁關林(今洛陽市洛龍區關林鎮,蜀漢名將關羽頭顱埋葬之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77年秋天,65歲的路璜任河南鄉試副主考,徐世昌協助其閱卷并處理考務,其書法之佳,得到了路璜及其同僚的一致稱贊,22歲就“代作鄉試官”:“秋,漁賓先生仍調充鄉試第一房同考官,偕入闈,襄助本房閱卷等事,代寫藍筆屏扇各件。正副考試官均稱書法之美,漁賓先生實告以襄助之事——‘以少年徐君代作鄉試官’,特書,聊以酬!闭麅赡陼r間,徐世昌追隨路璜父子,為生計四處奔波勞碌,也為后來的仕途歷練天將降大任勞其心志而增益其所不能。28歲那年,窮秀才徐世昌在陳州“仰山堂”(學堂)結識比他小4歲的袁世凱,成為莫逆之交。得袁世凱200兩銀子資助赴省城參加鄉試,徐氏兄弟雙雙中舉。32歲那年,徐世昌又高中進士,到京城任翰林院庶吉士,隨袁世凱到小站領兵,擔任“稽查全軍參謀軍務營務處”(相當于參謀長)……
                                                徐世昌曾在路璜幕下做過兩年幕僚,他對這位“太姻丈”兼詩文、吏事導師感情很深。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慈禧太后倉皇西逃,入京任職的徐世昌緊隨其后,經過洛陽時,地是人非,觸景生情,緬懷路璜,惆悵感傷之至:“十一月,啟程西行,過洛陽——洛陽為路漁賓先生舊治,在幕二年——不勝惆悵,感天寒風雪道途艱險!

                                                  3.翰林總統,輯詩作序

                                                徐世昌(1855—1935)字卜五,號菊人、東海、水竹村人等,是中華民國繼孫中山、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之后第五任總統,從1918年10月到1922年6月任總統職,67歲時曾獲法國巴黎大學所贈法學、文學兩個博士學位,有“翰林總統”“文治總統”之美譽,也獲“總統詩人”之美稱。他終身作詩不輟,民國七年(1918)曾輯印《水竹村人詩集》12卷,民國十三年(1924)曾刊行《歸云樓題畫詩》6卷,民國二十二年(1933)又刊行《揀珠錄》,共刊行詩歌8集76卷,可謂洋洋大觀。有人評價其作品“悠游而閑適,簡潔而清遠,抒寫性情,曠然無身世之累”,時間跨度大,內容宏闊。
                                                徐世昌曾首倡創建“晚晴簃”詩社,并將詩社設在總統府內,常與文人雅士聚會賦詩。后來,“晚晴簃”詩社改稱“徐東海編書處”,擇址北京班大人胡同,設常務三人,專司編印書籍。王式通(山西汾陽人。光緒戊戌科進士。精通法律、歷史、地理,一生手不釋卷,著作等身)等受命負責摘選全清詩,輯成《晚晴簃詩匯》(也稱“清詩匯”)200卷,計80冊,收詩27000余首,詩人6100余家,堪稱鴻篇巨制。有清一代,作品被收入《晚晴簃詩匯》的全國路氏詩人共有11位,畢節德溝路氏就占了9位!祖孫6代共29首詩作被收錄書中,具體情況如下:
                                                卷108,路邵(1732—1796),路元升子,乾隆戊子(1768年)舉人,官浙江黃巖、慈溪、仙居、鄞縣知縣,《即景》1首;卷109,路斯亮(1764—1858),路邵次子,乾隆乙卯(1795年)舉人,曾任貴州龍里知縣,《久客》1首;卷112,路斯京(1748—1784),路邵長子,邑附貢生,有《玉山吟稿》一卷,官山西榆次縣知事,誥授中憲大夫、戶部主事,河南特用知府、朝議大夫,《投宿靈峰寺》《湖上》2首;卷117,路斯云(1767—1834),路邵三子,嘉慶甲子(1804年)舉人,《間行》1首;卷126,路孟逵(1779—1851),路斯京子,嘉慶甲戌(1814)進士,翰林院編修、庶吉士、戶部主事,山西榆次知縣,《秋日洗心齋雜詠》《枕上得句》《望船坡》3首;卷145,路璜,7首;卷171,路朝霖,正三品銜,《萬歲峰》《早春有懷燕京》《巴東》《八月廿三日偕徐性臣重游慈仁寺》《范忠貞公銅印歌和黃再同》5首;卷179,路承鋆,光緒甲午(1894年)科舉人,仕至云南某縣事、河南陳州府淮寧縣事、云南候補直隸州知州,有詩集《嘯亭詩抄》,《題李簠青太守巫峽歸舟圖》《新晴》2首;卷191,路秀貞,路璜女,內閣中書、江蘇候補道袁照藜妻,《白蓮》《自汴入都緗侄送至道口》《運河道中》《喜雨》《古劍》《聽琴》《掃花》7首。
                                                1922年6月2日,徐世昌通電辭職,退隱天津租界,以詩文書畫自娛,罄數十年積蓄刊印《晚晴簃詩匯》等著述近30種,其中就有路璜的《黔靈山樵詩鈔》、路朝霖的《紅鵝館詩鈔》、路秀貞的《吟葒館遺詩》、路承鋆的《嘯亭詩鈔》。徐世昌不僅為這4位路氏詩人?背霭嬖娂,還親筆題名并作序。1925年農歷八月,徐世昌在天津親筆題寫書名并作《<黔靈山樵詩>序》曰:
                                                《黔靈山樵詩》,畢節路漁濱先生之所著也。道、咸間,先生與先祖同官汴梁,為道誼交。先祖以次姑妻先生之子訪巖觀察。昌少時,又時以制舉文字請業于其橋梓,以故契好之篤,非尋常交親比也。
                                                先生劬學博識,耽于吟詠。在官三十余年,儒者為政,悉蠲繁苛,恒以善言感人。輿蓋所至,與田父野老相話于原隰之間,殷情懇款如道家常,人亦忘其為令尹也。書院課士,講解批導,心所最樂。一時學子,奉之為師,鄉闈分校,得士尤盛。
                                                績之最著者,為粵匪攻汴守城一役。時巡撫駐軍于外省,城防軍僅三千人,無以策守備。開封守,賈運生先生耳。祥符捕役多徒眾,白憲司,令召集,噉以重賞。三日內盡萃雞鳴狗盜之徒,得萬人猶不足,益以商販、居民與市井游散。而檄先生襄佐城防,分率部勒,調馴控駕,若馭朽索搏散沙,人咸為先生危。乃先生從容指揮,各受銜束如素習,城防賴以全。事平,獲賊所脅從者數逾萬,先生逐加研鞫,果良民,悉資遣去。解連莊,會于輝,擊捻于商,城邑之人,至今皆能道其事。
                                              而宰洛陽最久,人既親之如父母。煦育之余,訟庭事簡,河聲岳色,野樹園花,遂無不入之于詩,沖雅安和,一如其政。昌曾為其招致入洛署,每見先生自鄉勘事歸,輿中詩草盈寸,輒屬昌錄之。又嘗令其侄其孫陪昌游龍門香山,觴詠之樂,思之如隔世矣!
                                                光緒初,中蜚語落職,主講“旉文精舍”。未幾,就養入蜀,卒于子舍。昨歲,于其家得其遺稿,既采其尤雅者入《晚晴簃詩匯》,復為甄擇付梓,并述其生平如此。
                                                乙丑仲秋天津徐世昌。
                                                在詩集序言中,徐世昌不僅記述了路、徐兩家的世誼姻親關系,還讓我們看到不僅僅是詩人的路璜:作為“與田父野老相話于原隰之間,殷情懇款如道家!钡挠H民官,路璜“在官三十余年”,儒者為政,全部減免苛捐雜稅,總是以好言好語感化別人,洛陽百姓“親之如父母”;強敵壓境,奉命于危難之間,文官變武將,“從容指揮”調度,最終以弱勝強,戰果輝煌,成功守衛開封,成就自己政績最輝煌——“績之最著者”;曾主講書院,“講解批導,心所最樂”,以教書育人為樂事,培育了不少優秀人才;“劬學博識,耽于吟詠”,卻“沖雅安和”,詩為政之余,政為詩之魂,詩如其政亦詩如其人;光緒初年曾因流言蜚語而落職,晚年仕途失意;自己曾在洛陽縣署里作過幕賓,親手抄錄過路璜“自鄉勘事歸”帶回來的“盈寸”“詩草”。
                                                《黔靈山樵詩鈔》四卷共收錄路璜詩詩作287首!办阌,訟庭事簡,河聲岳色,野樹園花,遂無不入之于詩,沖雅安和,一如其政!毙焓啦驹谡渭业慕嵌葋碓u價路璜的詩作,看到其詩歌“河聲岳色,野樹園花,遂無不入之于詩”的題材豐富內容厚重,卻僅用“沖雅安和”4字概括其詩歌風格“一如其政”,說“儒者為政”的路璜同時也是一個“沖雅安和”的“儒者”詩人,似乎稍嫌片面單薄。相比之下,《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里的評介更為全面妥帖,不僅強調路璜詩歌對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性——“在官亦不廢吟詠,民間疾苦久在懷抱”“不愧工部(杜甫)嗣響”,還表彰“其詩高古蒼涼,有唐人遺韻”“情詞兼善,落墨無俗”“宕蕩莫遏,豪氣逼人”的情韻個性:“《黔靈山樵詩鈔》四卷(退畊堂印本),清路璜撰。璜先后宰洛陽三十余年,政績最著。落職,主講旉文經舍。卒后,徐世昌檢其遺稿,既采其尤雅者入《晚晴簃詩匯》,復為甄擇付梓是編,區為四卷。其詩高古蒼涼,有唐人遺韻!冻鰱|門》四章,情詞兼善,落墨無俗,不愧工部嗣響。世昌序其書云:璜雖在官亦不廢吟詠,民間疾苦久在懷抱,又累值兵役兇危顛迫,實有同感。一發于詩,遂不禁其宕蕩莫遏,豪氣逼人矣!
                                                “昌少時,又時以制舉文字請業于其橋梓(此處喻路璜、路朝霖父子關系),以故契好之篤,非尋常交親比也!毙焓啦龑β疯、路朝霖倆父子的感情“契好之篤”,誠如詩集序中所言“非尋常交親”可比。在《水竹村人年譜》第十四卷中,還有這樣的文字表述:“正月陽歷二月二日(深夜)……又閱《晚晴簃詩匯》,校畢節路氏三代詩稿付印!碑敃r已經是1927年,徐世昌已經73歲!為編輯、校閱、出版、保存畢節路氏幾代人的詩作,徐世昌堪稱焚膏繼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那一份“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樸實情感,真摯而熱烈!
                                                對徐世昌的這一份良苦用心,《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里也有比較客觀的評述:“世昌與路氏誼屬姻婭,故梓其三世集,雖情關戚黨,而殊有裨于黔詩。陳田(清末貴陽人,著名學者,長于詩文,曾任御史。后官居清要,潛心編撰鄉邦文獻多卷)輯《黔詩紀略續編》,不及路氏父子詩,度由未見定稿,遂爾闕如。世昌是舉,殆亦后之言黔風者所必取矣!毙焓啦秊槁肥先娙顺霭嬖娂,的確有個人情感原因——“情關戚黨”,但這些詩人的作品的確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和價值,尤其是對貴州詩歌的發展而言——“殊(很,非常)有裨(裨益,益處)于黔詩”,不應該再被文學史忽略。
                                                “詩壇樹幟陳伯玉(陳子昂),子美(杜甫)青蓮(李白)并推許。就中摩詰(王維)更清新,天仙化人難為比!逼纷x七古《哭王愚溪十二孚》中這些詩句對盛唐詩歌歷史概貌的完整表述,我們可以感知路璜的詩學修養。這是一個“轉益多師是吾師”、詩友文朋遍布大江南北的有當時全國視野的優秀詩人,其詩歌作品及其創作理念上承父親路孟逵、祖父路斯亮,曾祖父路邵,下啟兒子路朝霖、女兒路秀貞、孫子路承熙、路承鋆等,醞釀出畢節德溝路氏詩人家族的偌大格局。
                                                誠如《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介,路璜詩歌“不愧工部嗣響”。筆者瀏覽《黔靈山樵詩鈔》,除徐世昌詩集序中所表彰的那些關懷民生疾苦的現實主義詩歌外,還有不少作品感人至深:寫自身成長歷程的24首七絕組詩《感舊述懷》和詩句自注,懷念天才橫溢卻不幸12歲夭折的愛子路朝鈞(字莘農,遺作《小梅花吟館詩草》)的16首七絕《感夢述懷》并序并詩句自注,痛悼自出嫁后三十年未見卻先亡妹妹的長篇五古《哭女弟昭華》并長序,都是今天我們研究路璜和德溝路氏文化世家的原始依據!
                                                “往歲游京師,曾以年家(科舉時代稱同年登科者)子(路璜父親路孟逵,與祁寯藻同年考中舉人,成為翰林院庶吉士)禮謁公私第,仰蒙引重”(詩句自注),像路璜一樣“惆悵文星忽隱曜,挑燈雨夜讀遺編”,細品《壽陽相國<䜱䜪亭詩集>感舊》七律2首及自注,我們會知道,路璜心目中最推崇的長輩,是“賢相門庭清似水,尚書品望峻于山”的“三代帝師”、山西壽陽縣人祁寯藻——“䜱䜪亭”也在山西平定縣!路璜和祁氏兄弟都有交往,對主持詩壇書壇數十年、鴉片戰爭期間獨自反對和議的祁寯藻,路璜扼腕贊嘆:“千秋定論羞唐宋(和議曾使唐宋蒙羞),一代名書亞柳(公權)顏(真卿)。嘆息老成天不假,空留詩卷在人間!薄肮椅矗1835年)持衡(主持考試)江南,適壬戌(1802年)同年聚于一時。梁芷林中丞為繪《滄浪七友圖》,征詩甚夥!保ㄔ娋渥宰ⅲ┞疯c卓秉恬(四川華陽人,嘉慶七年(1802)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贈太子太保,謚文端,有詩集《海帆集》)嫡孫卓友蓮為摯友,讀《題海帆相國(卓秉恬)文端師遺照,壬戌(1802)十五同年雅集圖為友蓮太守作》,我們可以感受到路璜對“南匯滄浪猶話舊,西園雅記又翻新”群賢畢至大雅云集的文吏生活的由衷向往!陡兄嗽仭防镉浭鰧ψ约河兄鲋鞯呐四揪聘ㄔ瀑F總督潘鐸)、鄭小山尚書(禮部尚書鄭鼇)、英香巖相國(體仁閣大學士英桂)、賈運生方伯(貴州布政使賈臻,徐世昌序言中提到的“賈運生先生”)、林岵瞻督署(陜甘總督林揚祖)、卞頌臣督部(閩浙總督卞寶第)、蘇賡堂河督(東河河道總督蘇廷魁)等8位高官重臣,《懷人悵別十二首》敘寫自己與一位尚書、一位廉訪(肅政廉訪使,正三品官)、兩位太守、五位司馬(同知,副知府)、一位通守(次于太守,佐理政務)、一位大令(知縣)、一位直牧(直隸州長官)的親密交往,《懷人感舊吟,以唱和先后為次》敘寫自己與近17位同年同僚1位和尚的詩酒酬唱,五律《懷人詩》及詩句自注合起來相當于恩師許魚泉、貴州遵義大名人唐樹義(“唐子方伯丈”)、穆彰阿(“穆鶴舫相國師”)、曾任大定府知府姚柬之(“姚藥山太守師”,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古文大家姚鼐族孫并及門弟子)等12位師友的詩傳……這一份份官場交往紀實,合起來就是一幅道光、咸豐、同治年間的政治、文化生態地圖!

                                                  4.詩文書畫,流芳百世

                                                路璜不僅工詩善文,而且能書善畫,雅好收藏。
                                                與路璜親密交往的一些文人雅士,留下了《題路漁賓先生<洗心懷舊圖>》《路漁賓年丈<吹臺春餞行圖>》等詩作。同治七年(1868),也是進士、翰林的湖南長沙人王先謙,在詩集《虛受堂詩存》中,留下兩首七律:

                                                  題路漁濱丈《洗心懷舊圖》
                                                。访,時洛陽知縣。洗心齋,弱歲讀書處也)
                                                 舊宅烏蒙化樂天,婆娑風景憶當年。
                                                 一官已載單父月,萬里莫問隆中田。
                                                 亂后東南幾滄海,于今西北正烽煙。
                                                 披圖便入乾嘉世,洗盡塵心卻惘然。

                                                  漁濱丈示近作奉贈
                                                 聊園飛仙不可攀,獨抱遺稿藏名山。
                                                 一從年少詩便老,如此官忙心更閑。
                                                 過客飄零日月白,是翁矍鑠鬢毛斑。
                                                 昨聞嵩岳飽游歷,尚見靈異生光顏。

                                                “單父”是今山東省菏澤市單縣,孔子弟子宓子賤曾為單父宰,甚得民心,受到孔子的贊美,后用來比喻有治績的郡縣或官員;“隆中田”即諸葛亮隱居隆中時“躬耕”之“隴畝”。此處均用以稱頌路璜。路璜懷舊思歸,但時局動蕩使他不能脫離官場,所以“洗盡塵心卻惘然”。王先謙詩作第二首,則讓我們看到了“是翁矍鑠鬢毛斑”的暮年路璜,他“官忙心更閑”“嵩岳飽游歷”“靈異生光顏”又“一從年少詩便老”,讓王先謙特別的欣賞和羨慕。
                                                1868年農歷5月,路璜曾為唐末宋初著名隱士、道教學者、詩人、書法家陳摶的著名聯語“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石刻題跋曰:“同治丁卯冬,璜奉檄之官洛陽,往詣賡堂河帥,評論名人墨跡,因言有手摹曾賓谷都轉家藏陳希夷先生十字卷,存子俶觀察處屬(囑)為摹刻。璜初未識其物也,受篆后日侍觀晉。公暇,出其卷見示,語既雄奇,筆力尤超縱入古。讀觀察跋語,始知是卷歷宋元明數代收藏家,屢易其主,旋得旋失。國朝復歸南城曾氏,風雷兵火,塵劫十年。而碎墨零縑,展轉流傳,迄今尚完好獨存,謂非神靈呵護,焉能有此?觀察承河帥好古深情,恐久而漫滅,刻庋縣南之伊闕山,傳之久遠。金石生輝,山川增色,即謂希夷(陳摶被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閣至今尚存可也。翰墨因緣,璜亦得附名于后,豈非幸事耶?同治七年戊辰仲夏黔陽路璜識!甭疯陌衔氖舟E,至今鐫存于洛陽龍門石窟“陳拓十字卷碑”下面。
                                                1870年農歷5月,袁世凱堂叔袁甲三之子袁保恒,專文記載了路璜收藏五代大書法家楊凝式一件代表作拓本的收藏情況:“楊少師《韭花帖》流傳已久,真跡固未之見也。畢節路漁濱明府舊藏此本,余向借觀,因勒石以為其傳。時同治庚午(1870年)夏五月也。項城袁保恒筱塢氏于石介廬館中!痹诮裉斓闹貞c市萬州區太白巖大山門內左側巖上,有“黔靈山樵路璜”題刻從上到下豎列“供奉芳蹤”4個行書大字,每字字徑35厘米,風神俊爽。而太白巖“統束馀山”題刻右邊,又有“黔陽七十叟路璜光緒十一年(1885)題”五律詩刻:

                                                 曾寫摩巖字,憑高壯此游。
                                                 好乘修禊日,一上謫仙樓。
                                                 地控三巴險,人消萬古愁。
                                                 湘溪鄰近接,東望大江流。

                                                刻石之詩,未收入徐世昌編纂的《黔靈山樵詩集》。而《黔靈山樵詩集》的最后一首詩,是五律《展重陽日,重登太白巖,仍用前磨壁韻》,與刻石詩同韻同題材:

                                                 又展重陽節,還來太白游。
                                                 謫仙留古跡,西嶺矗高樓。
                                                 雁度長空影,猿倚絕壁愁。
                                                 蒼茫秋氣肅,巴水接天流。

                                                造化弄人,路璜在河南洛陽等地當了二十多年的知縣,晚年卻“遽遭不白,罷棄賦閑”(《懷人悵別十二首·李子和尚書》)詩句自注),如此官場沉浮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光緒初,中蜚語落職,主講‘旉文精舍’。未幾,就養入蜀,卒于子舍!甭疯降诪槭裁绰渎,徐世昌也只能用“中蜚語”——為流言蜚語所中傷來表述。還好,主講“旉文精舍”沒多久,72歲的路璜就被兒子路朝霖迎養入蜀——“甲申(1884年)冬,就養來蜀”(路璜五古《哭女弟昭華》序)。按路氏族譜資料敘述,1889年農歷12月26日,77歲的路璜病逝于四川敘永雙井兒子官舍,歸葬畢節何官屯黑石坪。徐世昌于作序之“昨歲”(1924)年才在路朝霖處讀到路璜遺稿,這時路璜已經去世35年。
                                                在路璜的詩文中,還忠實記錄了自己在畢節德溝老家的終身遺憾——大約就在1846——1849年“丁母憂”期間,因自己不慎失火導致老屋百間被焚!坝嗉依衔莅匍,前歲毀于賊,片瓦無存!薄爸T叔諸弟均逃難外出,相依官舍”(詩集卷三《題程道南進士<循陔采蘭圖>》“茅屋付灰燼,椒奠更依誰”二句自注),路氏從康熙初年歲貢生路瀛洲時始遷德溝,到路璜時已有老屋百間,卻不幸在咸豐年間毀于兵火,幾位叔叔堂弟均逃到河南漯河召陵縣署依附路璜,路家人要回鄉祭祖都沒有場地。其實,“亦輞川莊”并非毀于兵火,而是毀于路璜自身,他在詩集卷四五古《哭女弟昭華》長序中寫出了事實真相:“余以計攝歸家,偶不戒于火,遂中落,食計蕭然!薄叭f卷書樓”“曼陀羅詩龕”“聽松風館”等,應該是路朝霖晚年還鄉時改建補建。
                                                今天不少畢節老人津津樂道、呼吁重建的“翰林山莊”或“詞林觀察第”——路朝霖詩文中的德溝“亦輞川莊”,其實遠沒有老人們想象的那樣排場、熱鬧和奢華。
                                                          
                                              上一篇下一篇
                                              進入官網
                                              手機閱讀
                                              更換背景
                                              亚洲校园春色另类激情_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流畅_9点的黄瓜视频教程_国产高跟丝袜456视频